啟示錄是耶穌賜給約翰關於耶穌的啟示,耶穌要約翰將這啟示寫信傳達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因此啟示錄是以書信的形式寫下來並且寄給了當時在羅馬亞西亞省的七個教會。約翰在序言之後寫了對教會的問候和祝福,在第九節約翰開始講述他如何得著耶穌基督啟示的經過。
首先約翰說明他是誰因此本書的作者沒有疑問是使徒約翰,約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之後頭一句就說我是你們的弟兄。這句話看起來並不起眼也很普通,但是其實這表明了約翰的謙卑,他深知他自己是教會的一部份,他並沒有因為得著了如此浩大深奧的啟示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或是自己如今比其他人都更特別可以自成一類。的確我們看到約翰是比我們更認識耶穌、更親近耶穌,並且得著了如此崇高的啟示因為他與耶穌有何等親近的關係,因此耶穌可以放心的將這寶貴的啟示交託給約翰讓他去傳達給眾教會。這些都證實了約翰的確有比我們更屬靈的地方,但是這並不改變他跟其他基督徒之間的身份和關係,約翰仍然是我們在主耶穌裡的弟兄。約翰跟我們一樣是被主耶穌救贖的人,並且他所經歷的同樣是從同一個主所領受的恩典和憐憫。約翰並沒有因為領受了如此的啟示而成為了高等的基督徒,他依舊是我們的弟兄。
換個角度來說約翰是我們的弟兄,若是他可以與耶穌有如此親密的關係,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可以像約翰那樣。當然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如此深奧的啟示,但是耶穌要我們每個人來認識他,所以我們也應當已這些聖徒為榜樣來追求認識親近主。的確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不會一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更深地來認識經歷主耶穌,親自得著耶穌的啟示,就是真實地認識祂。
約翰說我不但是你們的弟兄並且是跟着你們一同經歷患難的同伴,這讓我們看到約翰說是我們的弟兄這是不假的,因為他跟我們一同經歷患難。聖經上告訴我們若是我們要敬虔度日要過公義的生活就會被逼迫,耶穌也告訴我們在地上我們會有患難,但是我們不要害怕驚慌,因為他已經勝過了世界。所以我們再次看到基督徒在地上必須要經歷各式各樣的患難和受苦,耶穌自己也是如此走過來,使徒和歷世歷代的眾聖徒也都是如此走過來。他們經歷逼迫、貧窮、生病、被出賣、遭災難等等許許多多的艱苦困難,這些都是我們基督徒應當經歷的。的確基督徒不是要自己去找苦吃,而是當我們真實走在跟隨主的路上就會遇到患難,而患難和受苦是煉淨我們使我們更像耶穌的工具手段,也是讓我們可以更多來認識神經歷神恩典大能的管道。所以約翰如此屬靈的弟兄跟我們一起經歷患難,這患難跟之後「大災難」的災難是同一個字,是壓力的意思,衍申為生產之痛,之後我們還會多次見到這個字。如此患難可比作生產之痛,也就是說經歷過這患難壓力和痛苦之後我們會產生出極美的果子。因此我們不需要害怕和拒絕患難,反到應當歡迎神所容許所帶來在我們生活中的一切患難。
約翰說他跟我們是弟兄是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和忍耐中一同有份的。我們在耶穌裡所要經歷的不只是患難還有忍耐,但是不只如此還有基督的國度。耶穌說若有人與他同受苦就必與他一同作王,因此在患難中我們要忍耐,因為知道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大無比的榮耀。而且我們跟眾聖徒跟耶穌是在這患難和忍耐中相交,這是我們一起走過的路,我們的交通和分享就是在此,我們是跟耶穌、跟約翰、跟眾聖徒一同經歷這患難忍耐,也要一同承受國度。這是何等榮耀的一件事﹗我們若是了解看到事情的真相就不會在患難中抱怨神了,我們能夠與耶穌一同受苦是我們的榮幸,更是神的恩典,讓我們經過患難忍耐得以進入耶穌基督榮耀的國度﹗
願神祝福大家
「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016)
約翰在此告訴我們他為著傳神的道並且因為給耶穌作見證所以被流放到拔摩島上。初代教會一位著名的先輩愛任紐(Irenaeus 主後130-202)在他的著作《駁異端》一書中題到使徒約翰寫啟示錄是在羅馬多米田(Domitian)皇帝統治的末期,也就是主後九十六年左右。愛任紐是另一位著名初代教會領袖坡旅甲(Polycarp 主後69-155 )的學生,而坡旅甲則是使徒約翰的門徒。因此愛任紐的記載應當是從坡旅甲那裡傳下來的,坡旅甲則是最後一位使徒約翰到愛任紐之間傳承的聯結。所以愛任紐關於使徒約翰的記載應當相當可靠。
根據愛任紐的記載使徒約翰受到羅馬多米田皇帝的逼迫被放逐到愛琴海的一個荒島拔摩島。教會傳統之講述是約翰被逼迫,他們嘗試用多種方式要殺死約翰卻都因為神的保護所以無法殺死他。有一次他們把約翰丟入滾燙的油裡,約翰卻毫髮無傷,因此他們才決定把約翰流放到拔摩島,把他隔離起來免得他繼續製造麻煩。約翰是在多米田皇帝死後才從拔摩島上被放回來,因此啟示錄的成書應當是在主後九十七年。初代教會的第一個教會歷史學者該撒利亞教會的堅督長老優西比烏(Eusebius 主後260-339)也是如此記載說約翰是在多米田死後才回到以弗所。
在此有一些聖經學者認為啟示錄是在耶路撒冷於主後七十年被毀之前所寫成,他們認為啟示錄是約翰在尼祿皇帝未死之前大約主後六十八年所寫的。根據最早期的基徒徒文獻,如愛任紐和亞利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主後150-215)都是記載約翰是在多米田皇帝死後才寫成啟示錄,這些早期記載有一定的可靠度。除此之外還有啟示錄書中的一些間接證明(在此先不細講),因此最新的研究考證還是回到傳統的看法認為約翰是在主後九十七年寫成啟示錄。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是使徒約翰在第一世紀末了,因為受到逼迫被流放到拔摩島上,在島上他領受到從主而來關於耶穌基督還有祂要再臨的啟示。但是約翰寫本書的日期很重要嗎﹖是的,因為聖經的可靠和可信都一直在被仇敵攻擊,他們會用不同的藉口和方式想盡辦法讓我們懷疑聖經的可靠性。對於真實認識神經歷過神的基督徒這不是問題,但是對於廣大不信主不認識主的一般社會而言就很重要。因此當我們跟不信主的人傳福音回答他們的疑問時,就需要對聖經的歷史和教會的歷史要有基本的認識,好回答他們的問題。此外對末世論有不同看法的基督徒學者和教師,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理論而偏向支持不同的著作日期。不論如何,我們都應當明白這些不同的看法和根據,然後在神面前尋求,讓神藉著聖靈教導我們,引導我們可以真實地來解釋這偉大的啟示。
回到第九節後段,約翰說明他被逼迫被流放是因為神之道還有為耶穌基督之見證的緣故。約翰被逼迫不是因為他是猶太人被歧視,更不是因為他作了什麼惡事,他被逼迫不是為著自己的緣故。他被逼迫是因為他傳講神的道,見證耶穌基督是主。這福音是世界所不喜歡所不能接受的。因為耶穌基督是主,他們就必須要降服,要尊耶穌基督為主。但是在當時的羅馬帝國,皇帝該撒是主,該撒是統管一切的,他是不會願意承認一個比他更高的主宰。所以任何人傳福音為耶穌作見證就會受到世界的逼迫。我們也應當有如此的認知,預備好在傳神的道和為耶穌作見證的時候所要面臨的逼迫。
願主祝福大家